2019年2月27日星期三
標准氣缸的工作原理你知道嗎?
一、標准氣缸的復位階段
換向閥處於復位裝態。壓縮空氣由孔A進入氣缸有杆腔內,蓄氣缸(無杆腔)則通過孔B排氣,活塞在氣壓的作用下上行。這時,氣壓缸活塞上的密封件封住中蓋上的噴氣孔,在中蓋與活塞之間形成一個環形空間,這一環形空間通過排氣孔與大氣相通。復位過程最終使有杆腔內的壓力升高到氣源壓力,蓄氣缸內的壓力則降到大氣壓力。
二、標准氣缸的蓄能階段
換向閥換向,壓縮空氣由B氣壓壓床孔進入蓄氣缸腔內。有杆腔內的空氣則經A孔排出。蓄氣缸內的壓力作用在活塞上的面積僅是噴氣孔的面積,比有杆腔內空氣的作用面積小得多,所以還不能推動活油壓壓床塞向下運動。蓄氣缸內的內的壓力不斷上升,有杆腔內的壓力不斷下降,至到二腔的作用力達到平衡。這時,蓄氣缸腔內的壓力已經很高,與有杆腔內的空氣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差。
三、標准氣缸的衝擊階段
當蓄氣腔內的氣壓達到一定值,其作用在噴氣孔上的壓力超過有杆腔內的空氣背壓時,活塞被推下行,噴氣孔被打開。這時,蓄氣缸內的空氣以聲速流過噴氣孔進入無杆腔,使無杆腔內的壓力急劇增加,將活塞迅速壓下,行成衝擊。
四、標准氣缸的彈跳階段
隨著衝擊過程的繼續,無杆腔內的壓力不斷降底,有杆腔內的壓力不斷升高,最後甚至在衝擊動能的作用下使有杆腔內的壓力還要高於無杆腔內的壓力,即行成“氣墊”,使活塞產生反向運動。反向運動又使有杆腔內壓力降低,無杆腔和蓄氣腔壓力升高至到大於有杆腔的壓力,活塞又會向下運動。如此循環,使活塞產生上、下和往復運動,即彈跳。至到活塞二側的壓力差不能克服運動阻力為止。待有杆腔內的氣體由A孔排出後,活塞便下行至終點。
五、標准氣缸的耗能階段
活塞下行至下死點後,如換向閥沒有及時轉換,則蓄氣腔-無杆腔內仍儲氣桶繼續充氣直至達到氣源壓力。換向閥復位時,充入的這部分氣體又需要全部排出。所以,這部分氣體不能做有用功,所以稱為耗能段。所以,換向閥應及時轉換,以避免耗能階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