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醫療保健業:社會資本介入醫療產業 星火漸蔓延

醫療保健業:社會資本介入醫療產業 星火漸蔓延
 非公立醫療機構:仍處發展初期,擴張空間充足
  目前國內醫療服務供給中,社會辦醫的比重在過去幾年持續上升,但目前比重仍較低,病床數和診療量占比僅12%和9%,我們認為未來拓展空間充足。
  今年以來政策指引頻出,方向指引落到實處
  我們認為今年以來政策落實到了操作層面:1、對引導社會力量辦醫提出了具體要求,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占比提升到20%左右;2、稅負壓力減輕:社會資本可自主申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機構,原將其默認為營利性醫療機構並相應征稅的條文廢止;3、要求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盡快完成等級評定,這對非公立醫院獲得民眾認可非常重要。
  社會投資步入加速期,財政因素是實質推力
  我們認為政策引導和財政因素推動兩大因素下,社會資本投資醫院在今年將步入加速期。在公立醫院改革政策下,以二級醫院為代表的中段醫療機構收支平衡被打破,成為地方財政的包袱,而醫院的持續投入需求(病房、設備、科研等)成為社會資本進入的契機。
   醫院資產的評估:領域和模式是關鍵
  我們認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的大趨勢已經無需爭辯,需要討論的是“領域”和“模式”。我們認為政府鼓勵的領域是:以二級醫院為代表的中段醫療服務,大型公立醫院未著力投入的邊際醫療領域。對於前者,需要的是醫院投資集團內部有持續輸出管理和技術的能力,可以優化發展水平較低的醫院;對於後者,我們認為較好的方向是:護理人員密集型的高端醫療,如產科/兒科/康複等;主要依賴設備(而非醫生)的精確診療,如眼科〃瑞銀證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