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吃穿住“提檔升級”
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繼續提高,據市統計局最新統計,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384元,同比增長10.9%,八大類消費支出呈“七升一降”態勢。
食品消費追求方便快捷,恩格爾系數有所上升。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286元,同比增長18.5%,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為35.0%,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作為消費性支出的主體,食品對消費性支出增長拉動最大,為6.1個百分點。食品市場的日漸豐富以及餐飲業的迅猛發展,促進了人們食品消費檔次的提升,追求營養健康、葷素搭配、粗細結合的綠色食品,更加追求外出就餐的方便與情調,在外飲食已成為城鎮居民快節奏生活的一個標志。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在外飲食支出615元,同比增長39.4%。
同時,衣著消費檔次提升,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261元,同比增長14.6%。其中城鎮居民購買服裝平均單價為205元,同比增長19.4%;購買鞋類平均單價為182元,同比增長36.2%。居住條件繼續改善,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支出594元,同比增長3.3%,其中人均住房裝潢支出106元,同比增長16.0%。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加快,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507元,同比增長9.4%,其中人均耐用消費品支出191元,同比增長31.6%。醫療保健支出有所增長,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432元,同比增長12.4%,居民的醫療保健意識進一步增強。教育文化娛樂支出繼續增長,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1226元,同比增長21.1%。其它商品和服務支出快速增長,隨著消費觀念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修飾,如美容美發、飾品佩帶等個人消費支出逐漸上升,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務支出303元,同比增長21.7%。
在八大類消費中,有所下降的是交通和通信支出。年初國內油價快速上漲,到3月份進入8元時代,使城鎮居民的購車熱情減弱,一部分有車族也采用其他交通方式來盡量節省汽油消耗,因此上半年交通支出出現下降趨勢。上半年,海門城鎮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1775元,同比下降6.6%,其中人均交通支出1350元,同比下降6.3%。另外隨著通信服務資費的下降,上半年人均通信支出425元,同比下降7.6%。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醫療保健業:社會資本介入醫療產業 星火漸蔓延
醫療保健業:社會資本介入醫療產業 星火漸蔓延
非公立醫療機構:仍處發展初期,擴張空間充足
目前國內醫療服務供給中,社會辦醫的比重在過去幾年持續上升,但目前比重仍較低,病床數和診療量占比僅12%和9%,我們認為未來拓展空間充足。
今年以來政策指引頻出,方向指引落到實處
我們認為今年以來政策落實到了操作層面:1、對引導社會力量辦醫提出了具體要求,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占比提升到20%左右;2、稅負壓力減輕:社會資本可自主申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機構,原將其默認為營利性醫療機構並相應征稅的條文廢止;3、要求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盡快完成等級評定,這對非公立醫院獲得民眾認可非常重要。
社會投資步入加速期,財政因素是實質推力
我們認為政策引導和財政因素推動兩大因素下,社會資本投資醫院在今年將步入加速期。在公立醫院改革政策下,以二級醫院為代表的中段醫療機構收支平衡被打破,成為地方財政的包袱,而醫院的持續投入需求(病房、設備、科研等)成為社會資本進入的契機。
醫院資產的評估:領域和模式是關鍵
我們認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的大趨勢已經無需爭辯,需要討論的是“領域”和“模式”。我們認為政府鼓勵的領域是:以二級醫院為代表的中段醫療服務,大型公立醫院未著力投入的邊際醫療領域。對於前者,需要的是醫院投資集團內部有持續輸出管理和技術的能力,可以優化發展水平較低的醫院;對於後者,我們認為較好的方向是:護理人員密集型的高端醫療,如產科/兒科/康複等;主要依賴設備(而非醫生)的精確診療,如眼科〃瑞銀證券)
非公立醫療機構:仍處發展初期,擴張空間充足
目前國內醫療服務供給中,社會辦醫的比重在過去幾年持續上升,但目前比重仍較低,病床數和診療量占比僅12%和9%,我們認為未來拓展空間充足。
今年以來政策指引頻出,方向指引落到實處
我們認為今年以來政策落實到了操作層面:1、對引導社會力量辦醫提出了具體要求,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占比提升到20%左右;2、稅負壓力減輕:社會資本可自主申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機構,原將其默認為營利性醫療機構並相應征稅的條文廢止;3、要求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盡快完成等級評定,這對非公立醫院獲得民眾認可非常重要。
社會投資步入加速期,財政因素是實質推力
我們認為政策引導和財政因素推動兩大因素下,社會資本投資醫院在今年將步入加速期。在公立醫院改革政策下,以二級醫院為代表的中段醫療機構收支平衡被打破,成為地方財政的包袱,而醫院的持續投入需求(病房、設備、科研等)成為社會資本進入的契機。
醫院資產的評估:領域和模式是關鍵
我們認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的大趨勢已經無需爭辯,需要討論的是“領域”和“模式”。我們認為政府鼓勵的領域是:以二級醫院為代表的中段醫療服務,大型公立醫院未著力投入的邊際醫療領域。對於前者,需要的是醫院投資集團內部有持續輸出管理和技術的能力,可以優化發展水平較低的醫院;對於後者,我們認為較好的方向是:護理人員密集型的高端醫療,如產科/兒科/康複等;主要依賴設備(而非醫生)的精確診療,如眼科〃瑞銀證券)
订阅:
博文 (Atom)